《宗教礼仪》-「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编著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2月16日 下午

 

详情

书籍名称:《宗教礼仪》

作者译者:「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编著

出版发行:内部发行

书籍规格:170毫米 x 230毫米

出版日期:2006年

 

 

下载

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D0k5cL-y1PBXRB6dV34mPw (百度网盘,提取码:byp5)

 

 

全文

为了配合员工学习《公交职业道德与乘务礼仪规范》,特编写此补充教材。

宗教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宗教信仰者为了表达对崇拜对象的尊敬和崇拜而规定的各种礼仪、仪式与活动。它是巩固和发展宗教信仰、宗教组织、宗教情感的重要手段。

宗教信仰是一种国际现象。我国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因此,了解有关的宗教礼仪,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习惯,是促进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维护和加强祖国民族团结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乘务服务质量。

编者

2006年6月

 

目录

一、佛教礼仪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

(二)佛教的主要礼仪

(三)佛教的主要节日

(四)同佛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二、伊斯兰教礼仪

(一)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二)伊斯兰教的主要礼仪

(三)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四)同伊斯兰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三、基督教礼仪

(一)三大教派及其教职

(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三)基督教的基本礼仪

(四)同基督教(天主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四、道教礼仪

(一)道规

(二)道教的基本礼仪

(三)道教的主要节日

(四)同道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一、佛教礼仪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或“世尊”。佛教的经典为《大藏经》。

公元1世纪两汉交替时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传入我国的佛教分北佛教和南佛教。北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传入汉族大部分地区(汉地佛教)和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喇嘛教);南郊以小乘佛教为主,主要传入云南一带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上座部佛教)。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

教义,即某一种宗教所信奉的道理。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苦的原因既不在超现实的“梵天”,也不再社会环境,而在于每人自身的“惑”、“业”所致。“惑”指贪、颠、痴等烦恼。“业”指身、口、意等活动。“惑”、“业”、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摆脱痛苦之路是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彻底转为自己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目标叫做“涅槃”或“解脱”。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宣传“四谛”和“十二因缘”,其核心就是一个“苦”字,即人世间充满着苦难。佛教说,人生有八种苦,真所谓“苦海无边”。但人们只要领悟佛教的“真理”,做到“自我净化”,就能被“解脱”,即脱离苦海,达到幸福的彼岸世界,这就是所谓回头是岸。此外佛教还宣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和”一切皆空“等等,并为此提出了一套说明苦难和解脱苦难方法的学说。

(二)佛教的主要礼仪

1. 称谓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主持”(或称“方丈”,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可尊称“高僧”、“大师”、“法师”、“长老”等。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出家的佛教徒俗称“和尚”(僧)和“尼姑”(尼),亦可尊称“法师”、“师太”。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施主”等。

2. 四威仪

“四威仪”是指僧尼的行、住、坐、卧应该保持的威仪德相,不容许表现举止轻浮,一切都要遵礼如法。所谓“行如风、住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就是僧尼应尽力做到的。这是因为所受“具足戒”戒律上对行、住、坐、卧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举措违反规定,就不能保持其威严。

3. 合十与顶礼

佛教徒的普通礼节是“合十”和“顶礼”。“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专注一心。一般教徒在见面时,多以“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如参拜佛祖或拜见高僧时要行跪合十礼,行礼时,右腿脆地,双手合掌于两眉中间。

顶礼为佛教最高礼节,是向佛、菩萨或上座所行礼节。行顶礼时双膝跪下,两肘、两膝和头着地,而后用头顶尊者之足,故称“顶礼”。出家的教徒对佛像必须行顶礼。头面接足,是表示恭敬至诚,这就是俗话说的“五体投地”。

4. 受戒

受戒是佛教徒接受戒律的仪式。戒法有三皈五戒、十戒和具足戒。受戒后的僧尼就必须严格遵守佛教的各种清规戒律。

5. 饮食禁忌

(1) 过午不食

按照佛教教制,比丘每日仅进一餐,后来,也有进二餐的,但必须在午前用毕,过午就不能进食。这是佛教中对僧尼的一个戒条,叫“过午不食戒”。我国汉族地区因需要自己在田里耕作,体力消耗较大,晚上非吃东西不可,所以在少数寺庙里开了“过午不食戒”,但晚上所进的食称为药食。然而,在汉地寺院的僧尼中,持“过午不食戒”的人也仍不少。

(2) 不吃荤腥

荤食和腥食在佛门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荤专指葱、蒜、辣椒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吃了这些东西不利于修定,所以为佛门所禁食。腥则指鱼、肉类食品。我国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而汉地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所以汉族僧人乃至很多在家居士都不吃肉。在我国蒙藏地区,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佛教,但是由于气候和地理原因,缺乏蔬菜,所以一般也食肉。但无论食肉与否,大小乘佛教都禁忌荤食。

(3) 不喝酒

佛教徒都不饮酒,因为饮酒乱性,不利于修定,故严格禁止。

(三)佛教的主要节日

1. 世界佛陀日

世界佛陀日即“哈舍会节”,又称“维莎迦节”。“世界佛教徒联谊会”1954年规定,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为“世界佛陀日”,即把佛的诞辰、成道、涅槃合并在一起的节日。

每到这时,一些佛教盛行的国家举行全国性的大规模庆祝活动。

2. 佛诞节

佛诞节又称浴佛节,是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诞生的节日。因为对佛陀的生日说法不一,所以世界各国佛诞节的时间也不相同,我国汉族地区的佛教徒以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藏族佛教徒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萨噶达瓦节”(佛诞节);傣族佛教徒则在清明后10天举行泼水节(浴佛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改用公历4月8日为佛诞节,又称花节。据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有九条龙吐出香水浴其身,因此在这一节日里,佛教徒要以香水灌洗释迦牟尼像,称为浴佛,故佛诞节又称浴佛节。

3. 成道节

成道节是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节日。相传释迦牟尼是在12月8日悟道成佛,这一天即为佛成道节。后世佛教取意牧女献乳糜供佛的传说,每逢佛成道日,煮粥供佛。我国汉族地区,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要以大米及果物煮粥,称为:“腊八粥”供佛,并逐渐演化为腊月八日吃“腊八粥”的民俗。而世界各国佛寺及僧众每逢此日都要举行以诵经为中心的纪念活动。

4. 涅节

涅节是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佛教相传释迦牟尼80岁时在拘尸那城跋提河边婆罗双树林间,结束最后一次传法,于2月15日逝世。佛教称死为涅架(修道所达到的最后的精神境界),所以,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日子称为涅节。由于南北佛教对释迦牟尼逝世年月的说法不一,所以过节的具体日期不尽相同。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大乘佛教,一般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涅节。每年此日,各佛教寺院都要悬挂佛祖图像,举行涅槃法会,诵《遗教经》等。

(四)同佛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佛寺被佛教徒视为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衣履要整洁,不能着背心、打赤膊、穿拖鞋。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或做道场时,不能高声喧哗干扰。未经寺内事职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为了保持佛地清静,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品带入寺院。

对僧尼称呼,可称“师父”,或在他们的职称后加“师”字,如当家师、维那师、知客师等。习惯上可称为法师或师太。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问僧尼尊姓大名。因为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出家后,由师父赐予法名。受戒时,由戒师赐予戒名。因此,问僧尼名字时,可问:“法师上下如何?”(或:“法师法号如何?”)这样便可得到回答。

另外,非佛教徒对僧尼或者居士行礼,最合适的是行合十礼,不要主动与僧尼握手。

 

二、伊斯兰教礼仪

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巨大影响的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伊斯兰教的创建人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国回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等10个兄弟民族信仰伊斯兰教。1953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和平、安宁与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名称出自《古兰经》,是世界上对这个教的统称。

(一)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安拉,我国穆斯林称之为“真主”,西北地区称“胡达”。它是主宰一切的神。人的一切都是由安拉决定的,即所谓“前定”的思想,“万物由天定,生死不由人”正是这个意思。因此,伊斯兰教徒不仅无条件地信仰“安拉”,还要无条件地信仰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

以基本教义为中心,构成了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仰安拉是创造和主宰宇宙万物的惟一的神)、信先知(信穆罕默德是安拉在人间的使者,传达神意,拯救世人)、信天神(相信神界有许多天神,根据安拉的旨意,各司其职。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天神监视、汇报)、信经典(《古兰经》是安拉降示的天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同时也是立法、道德规范、思想学说的基础)、信前定(相信现世的一切都是安拉的前定,人在现世的命运是安拉早就预定的)、信后世(相信“灵魂不死”、“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

(二)伊斯兰教的主要礼仪

1. 称谓

伊斯兰教信徒称“穆斯林”,无论在什么地方,信徒之间不分职位高低,都互称兄弟,或叫“多斯提”(波斯语译为好友、教友)。对知己朋友称“哈毕布”(阿拉伯语意为知心人、心爱者)。对贫穷的穆斯林,一般称做“乌巴力”(阿拉伯语语意为可怜者)。在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统称为“乡老”。对到麦加朝觐过的穆斯林,在其姓名前冠以“哈吉”(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觐见者),这在穆斯林中是十分荣耀的称谓。对管理事务和办经学教育的穆斯林,称“管寺乡老”、“社头”、“学董”。对德高望重的、有学识的和有地位的穆斯林长者,曾称为“筛海”、“握力”、“巴巴”和“阿林”等。

伊斯兰教对宗教职业者和具有伊斯兰专业知识者,通称为“阿訇”。它是对伊斯兰教学者、宗教家和教师的尊称。在中国,一般在清真寺任教职,并主持清真寺教务的阿訇,被称做“教长”或“伊玛目”,其中的年长者被尊称为“阿訇老人家”。对主持清真女寺教务或教学的妇女,称作“师娘”。对在清真寺里求学的学生称“满拉”、“海里发”。

2. “五功”

伊斯兰教教规十分严格,每个穆斯林必须遵奉“五功”,以此表示对真主的诚心,以便赎罪进入天国。

(1) 念功

念诵清真言:“除了安拉,别无他神。穆罕默德,安拉使者”。

(2) 拜功

每天晨、晌、晡、昏、宵要礼拜,共5次;每星期五要进行一次“主麻拜”;每年开斋节和宰牲节要进行节日礼拜。日常礼拜前要“小净”(洗脸、洗手等),主麻拜和节日礼拜前要“大净”(沐浴更衣),以示涤罪和保持身体和衣服的洁净。

(3) 斋功

斋即斋戒,每年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被定为“斋月”。斋月里,从每天破晓至日落,都必须严格把斋,戒除饮食、娱乐等活动。幼儿、旅行者、病人、孕妇和哺乳者可不守斋,但应以延缓补斋或施舍的办法罚赎。

(4) 课功

课即天课,是阿拉伯语“扎卡特”的意译,本意是“洁净”,指自己的资财通过纳天课而使其更加洁净。天课是伊斯兰教具有慈善性质的一种“施舍”,每个穆斯林要根据自己财产的多少交纳。我国穆斯林均为自愿捐奉。

(5) 朝功

朝即朝觐。朝觐就是朝见圣地,这是真主的要求。今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是穆罕默德诞生地、伊斯兰教的摇篮和圣地。伊斯兰教规定,凡理智健全的成年穆斯林,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者,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应前往麦加朝觐克尔白(天房)一次。“大朝”(亦称“正朝”)的朝觐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日。“大朝”之日为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宰牲节(十二月十日,我国称“古尔邦”节)。朝觐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宗教仪式。朝觐过的穆斯林被尊称为“哈吉”。除朝觐季节外,任何时候个人都可单独去麦加朝觐,称为“小朝”或“副朝”。

3. 饮食禁忌

伊斯兰教有严格的禁食制度,规定教徒要食清洁的食物,主要有:

禁酒——《古兰经》规定穆斯林不能饮酒;禁食猪肉、自死动物肉及动物血液;

禁食无鳞鱼(如鳗鱼、鳝鱼、鲇鱼、甲鱼等);

禁食勒死、锤死、跌死等动物的肉;

禁食驴、骡、马、狗、虎、狼、豹、鹰、蛇等动物肉。

4. 服饰禁忌

伊斯兰教把妇女头发列为羞体,必须遮盖起来。所以,穆斯林妇女要戴“盖头”,即一顶大帽子,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在里面,只露出脸部。另外,妇女除了戴“盖头”外,一般还要戴面纱等。

穆斯林的男子出于作礼拜叩头的需要,多戴无沿小帽。这种小帽又名“礼拜帽”或称“回回帽”。

(三)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1. 开斋节

开斋节是穆斯林的一个重大节日,我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在伊斯兰教历九月二十九日或十月一日。斋戒结束的一天要寻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开斋;如未见月,开斋顺延,但一般不超过3天。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更衣,男人们涌向清真寺,妇女们在家做礼拜。然后探亲访友,举行礼会和庆祝活动。青年男女往往选择这一天举行婚礼,以增添欢乐气氛。

2. 古尔邦节(宰牲节)

“古尔邦”是献身和牺牲的意思。传说先知易人拉欣受安拉启示,要他宰杀其子伊斯玛仪勒,以考验他对安拉是否虔诚。当他遵命即将执行之际,安拉派天神送羊1只,命令以羊代替其子。据此,穆斯林逢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就宰牲献祭。

3. 圣纪节

圣纪节又称圣纪日。相传穆罕默德的诞生日和逝世日都是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三月十二日,不少国家习惯于将“圣纪”和“圣忌”合并纪念,称为“圣会”。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念经、颂圣、宣讲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

(四)同伊斯兰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1. 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和具有伊斯兰教专业学识的人,通称为“阿訇”。主持清真寺教务的阿訇,称为“教长”。对德高望重、有学问、有身份的穆斯林长老,可尊称为“真人”。
  2. 伊斯兰教教规禁止饮酒。在与穆斯林交往时,不能以酒相待,不能摆上含酒精的饮料,也应避免在他们面前饮酒。
  3. 伊斯兰教视左手不干净。切忌用左手给他们拿吃的东西或食具,也不能用左手与之握手。
  4.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圣洁之地。进入清真寺,要注意衣着整洁,不能袒胸露背,不能穿短裤短裙,不能吸烟、喧哗歌舞,更不能讲污言秽语,非穆斯林不能随便进入清真寺,更不能进入礼拜大殿。
  5. 到穆斯林家做客,不能把穆斯林禁食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不要向穆斯林家借用餐具和茶具。在穆斯林家里,不可主动与妇女或其女儿等握手,也不可向这些人注目。
  6. 接待穆斯林时,尽量不留穆斯林在家里吃饭。上茶前,应先征求意见,因讲究的人一般不用非清真寺茶具。另外,非穆斯林使用过的炊具、碗筷、器皿等,穆斯林也都不用、不接触。接待时要把穆斯林禁食的物品放置在看不见的地方。

 

三、基督教礼仪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派别。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1502年(明万历十年)天主教由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各派陆续传入中国。

(一)三大教派及其教职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基督教会形成西部的罗马和东部的君士坦丁堡两个中心。1054年,东、西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部教会称正教会(东正教),西部教会称公教会(天主教)。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又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脱离罗马教廷的“抗议派”,即基督新教。自此,基督教分成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三大派。

1. 天主教

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除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外,还尊奉玛利亚为圣母。最高宗教领袖是罗马教皇,其终身任职。教廷在梵蒂冈。教皇任命红衣主教,红衣主教一般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并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再下面的神职人员是主教、副主教、神父、修士和修女等。

2. 东正教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中心,自称“正教”,意为正统教会。信奉上帝、基督和圣母,但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并允许主教以外的教士婚娶。东正教的神职,按教会行政职务高低次序排列为:牧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修士大司祭、修土司祭、修士辅祭等。

3. 基督新教

基督新教在我国学术界称为新教,宗教界译为基督教,民间则称为耶稣教。基督新教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不尊圣母玛利亚为神,对基督教义、仪式、教会管理方式做了一些改革,允许教士婚娶。基督新教的教职为牧师,另有实习牧师,传道员等神职人员。卫理工会有主教;加尔文教派有长老;圣公会的教职有坎特伯雷大主教、大主教、主教、会长(牧师)、会吏(实习牧师)。

(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信奉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亚当和夏娃开始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因此基督教各派一般都信奉下列基本信条:

1. 信仰上帝

上帝是天地主宰,是天地万物的惟一创造者。上帝本位具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同受敬拜,同受尊荣”。

2. 信始祖原罪

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违反上帝的禁令,偷吃伊甸园中“知善恶树”的果子,犯下了“原罪”,所以后来世人一出生就是罪人,世上一切罪恶和苦难都根源于此。

3. 信基督救赎

世人无法自己救自己,因此上帝派圣子耶稣降临人世。基督为赎世人之罪,甘愿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血来洗刷世人的罪过。所以,世人要想赎罪,要想灵魂得救,就要信仰、祈求耶稣基督。

4. 信灵魂不灭、末日审判

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总有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世人都得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即末日审判),善者升天堂,恶者下地狱。

(三)基督教的基本礼仪

1. 称谓

信徒之间可称平信徒,指平常、普通的信徒,与教会神职人员相对而言,我国平信徒之间,习惯称“教友”。新教的教徒,可称兄弟姐妹(意为同是上帝的儿女),还可称同道(意为共同信奉耶稣所传的道)。

对宗教职业人员,可按其教职称之,如某主教、某牧师、某神父、某长老等,以示尊敬。

对外国基督教徒可以先生、女士、小姐、博士、主任、总干事等学衔或职衔称之,以示尊敬。

2. 洗礼

基督教徒在入教仪式后,即受洗,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现有两种洗礼仪式:点水礼,由主礼者(牧师或神父)给受洗者额上注少量的水,让其自然流下;浸水礼,由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经文,引领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片刻。

3. 礼拜

每周1次。通常于星期日在教堂中举行,由牧师或神父主礼。礼拜的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和祝福等项。

在礼拜时,教堂内常置有奉献箱,或传递收捐袋,信徒可随意投钱于其中,作为对上帝的奉献。

除每周1次礼拜外,还有圣餐礼拜(纪念耶稣受难,每月1次)、追思礼拜(为纪念亡故者举行)、结婚礼拜、安葬礼拜、感恩礼拜等。

4. 祈祷

祈祷亦称祷告。指向上帝和基督耶稣求告,其内容可以是认罪、感谢、祈求和赞美等。依个人的信仰习惯,有出声的口祷和不出声的默祷两种。个人单独进行的叫私祷;由主礼人主领的叫公祷。祈祷完毕,颂称“阿门”,意为“真诚”,表示“惟愿如此,允获所求”。

5. 唱诗

唱诗即领唱或合唱赞颂、祈求、感谢上帝的赞美诗。这些赞美上帝的诗歌,大多有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四部,要供四部合唱之用。

6. 告解

告解俗称忏悔,是耶稣为赦免教徒在领洗后对上帝所犯的错误的请罪,使他们重新得到恩宠而亲自定立的。忏悔时,教徒单独向神职人员告明其所犯罪行与过错,并表示悔改。神职人员对告解内容应予保密。

7. 终敷

教徒临终前,由神职人员为其敷擦“圣油”,赦免其一生罪过,以便安心去见上帝。

8. 守斋

教徒每周五及圣诞节前夕(12月24日),只食素菜和鱼类,不食其他肉类。天主教还有禁食的规定,即耶稣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只能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要吃半饱或更少。

9. 婚配

教徒结婚可在教堂举行,请牧师或神父主礼,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妇。在双方肯定回答后,主礼人念诵规定的祈祷经文,宣布他们为合法夫妻,并向新郎新娘祝福。

10. 用餐

基督徒在饭前往往祷告,同桌以信徒为主时,往往还有人领祷,站或坐都可,同桌以非信徒为主时,往往个人默祷。非基督徒在场时,应待祷告结束后一同开始用餐。基督徒也有守斋和忌食的。斋戒,在斋期只食素菜和鱼类,忌一切肉食和酒。新教信徒忌食的只是一部分,有的教派信徒则忌猪、兔等肉和鳝、蛇等爬行动物,又有少数信徒绝对素食。一般基督徒都不食动物血。忌酒的情况也不一律。

(四)同基督教(天主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1) 对所有的基督教徒,都可以用先生、小姐等一般的称呼。对有圣职者,可以称某主教、某牧师(神父、神甫)等。

(2) 基督教认为血代表上帝的生命,因此基督教徒不吃一切动物的血,但对动物的肉没有统一的禁忌。

(3) 基督教徒可以适度饮酒,但禁止酗酒。

(4) 进入教堂时,应衣着整洁,不戴鸭舌帽。在教堂内不得嬉笑喧哗,不得吸烟,不能随便挪动和抚摸教堂中物品。在祷告时,不能使用闪光灯进行摄影。

(5) 基督教徒视“13”为不详的数字,逢13日、星期五不举行宴请活动。

 

四、道教礼仪

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道教与佛教并称为两大宗教。道教在发展过程中,糅合了儒家和佛教的某些理论和教规、仪式,成为一个在理论上、组织形式上、教义教规等方面都非常完备具有世界影响的一大宗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又吸收了道家学说,形成于东汉晚期,相传为张道陵所创,奉先秦老聃(老子)为教主和最高天神。

东汉顺帝(公园125——214)时, 张道陵带领儿孙以符箓禁咒之法行世,入道者须出五斗米,号“五斗米道”。早期道教经常被农民作为起义的旗帜。官方道教体系建立后,道教在理论和组织形式上逐渐完善。经唐、宋两代发展,形成“全真道”、“正一道”两派。

道教依据的经典是《道藏》,根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是“虚者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无”,“道”生成宇宙,宇宙生成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由此而化生万物。总而言之,“道”乃是天地万物之根源,又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道教认为,上天有玉清、上清、太清三个仙境,是道教修行的最高境界,称为“三清”,故道观中设有三清殿。殿内共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是道教崇拜的最高天神。道观中还有三宫殿,内供天官、地官、水官,相传天官、地官、水官为尧、舜、禹。据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此外,道教还信奉玉帝、王母娘娘、东岳大帝、骊山老母、城隍、土地、门神、灶君等,还把吕洞宾、汉钟离等八仙也拉入自己的系统。

(一)道规

道规即道教要求道教徒遵守的规则。

道教的主要道规是“三皈五戒”。三皈即皈道、皈经、皈师。其作用是:皈依道,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皈依经,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皈依师,学以上乘,不入邪念。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无不酒肉。此外,还有“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凡出家道士都要受戒,遵守道规。

(二)道教的基本礼仪

1. 称谓

出家的道士,一般应尊称为“道长”。道士又称“黄冠”、“羽客”。女道士一般应尊称为“道姑”,又可称“女冠”。此外、还可根据其职务尊称法师、炼师、宗师、方丈、监院、主持、知客。非宗教人员对道士可尊称“道长”或“法师”,前面也可以冠以姓,例如称“张道长”或“黄法师”等。

2. 交往

道士不论在与同道或与外客的接触中,习惯于双方擎拳胸前,以拱手作揖为礼,向对方问好致敬,这是道教传统的礼仪。作揖致礼的形式,是道教相沿迄今的一种古朴、诚挚、相互尊重和表示友谊的礼貌。后辈道徒遇到前辈道长,一般可行跪拜礼、半跪礼或鞠躬礼。非宗教人员遇到道士,过去行拱手礼,现在也可以随俗,用握手问好。

3. 颂经

颂经是道教的主要宗教活动。道士每天要颂经两次,称早晚功课。早颂清净经,晚颂救苦经。上殿时要穿戴整洁,禁谈笑,起居作息一律按道规内的清规执行。

4. 道场

道场是一种为善男信女祈福、禳灾、超度亡灵而设坛祭祷神灵的宗教活动。道教的斋醮道场分为祈祥道场和度亡道场。凡参加道场的信众,均要斋戒沐浴,诚心恳祷,服装整洁,随同跪拜。祈祥时默念“消灾延寿天尊”,度亡时默念“太乙救苦天尊”。

5. 上殿

道士上殿,必须穿戴整洁。道士值殿,禁止谈笑,并要保持殿宇整洁。道士在道观内的饮食、起居和作息,均须按各道观内的清规执行。如饭前念“供养经”,吃饭时不准讲话,碗筷不要有响声,饭后念“结斋经”。

外道进道观,必须先上殿进香和行礼,并且同知客道士对话。非宗教教徒参观道观时,礼拜上香可以随意,如果上香,上香礼为双手持香,过顶,插入香炉,鞠躬后退。一般信徒上香,可以跪拜,通常是三叩首。

(三)道教的主要节日

1. 老君圣诞

老君圣诞是纪念道教所奉教主老子诞生的日子。老子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道教关于老子的传记书如《犹龙传》、《混元》、《太上老君年谱要略》等,都说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后世道观就于每年此日作道场,诵《道德真经》以为纪念。

2. 玉皇圣诞

玉皇圣诞是纪念道教所奉玉皇大帝的诞生日。道教各种典籍称玉皇大帝生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后世道观遂于每年此日举行祭祀,以纪念玉皇诞辰。

3. 潘桃会

神话中西王母以蟠桃宴请诸仙的盛会,相传夏历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是日西王母大开蟠桃会,诸仙都来为她上寿,道教每年于此日举行盛会,俗称蟠桃会。

4. 吕祖诞辰

吕祖诞辰是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诞生的日子。相传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其时吕母正寐,亦梦此情此景,惊觉,遂生吕洞宾。后世道观根据这一传说以四月十四日为吕祖诞辰,并于每年此日举办斋醮以示纪念。

(四)同道教界人士交往须注意的礼俗

(1) 对道士,一般尊称“道长”或“仙客”;女道士称“女冠”或“道姑”。对道士中学识、修养高的可尊称“先生”、“法师”、“真人”或“高功”。对未成年的徒弟称“道童”或“仙童”。

(2) 道教的清规戒律禁忌条文较多,律条有简有繁,有松有紧,少者上百戒,繁者一千二百戒,普通的约有300条左右。与佛教的很多戒条相同。

(3) 进入庙观,行须缓,语要低声,不能破坏宗教场所庄严肃穆的气氛。不能随便询问道士的年龄、身世和家庭情况。

(4) 道家禁荤。与道教界人士交往应尊重其禁“五荤”的礼俗。五荤指五种调料,即大蒜、小蒜、兴渠(又称阿魏)、慈葱(葱)、若葱(即薤,俗称藠头)。在与他们共餐时,其菜肴的调料应慎用,不能使用“五荤”类的佐料或调料烹制菜肴。

 

典型案例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排三连冠。一家对外的画报用女排姑娘的照片作封面,照片上的女排姑娘都穿着运动短裤。阿拉伯文版也用了,结果有些阿拉伯国家不许进口。

 

分析提示

伊斯兰教认为,男子从肚脐至膝盖,妇女从头至脚都是羞体,外人禁止观看别人的羞体,违者犯禁。因此,穆斯林妇女除了穿不露羞体的衣服外,还必须带盖头和面纱,这项规定至今在有些穆斯林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仍然施行。

 

关键概念

宗教教义佛诞节成道节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

 

课堂讨论题

(1) 宗教对现代人的生活、交往有什么影响?

(2) 了解宗教礼仪知识在涉外乘务服务与交际活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训题

结合所在工作岗位情况,作一次宗教礼仪的社会调查。

 

复习思考题

(1) 佛教有哪些主要的礼节?

(2) 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禁忌?

(3) 基督教有哪三大教派?基督教的教义是什么?

 

自测题

(1) 基督教的礼仪有(  )。

A. 洗礼 B.唱诗 C.告解 D.受戒 E.守斋

(2) 《古兰经》是什么宗教的经典?(  )

A. 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 道教

(3) 简述佛教徒的主要饮食禁忌。

(4) 名词解释:南五

(5) 结合本章基督教礼仪的学习,分析以往涉外乘务服务接待工作中的一个事例。

公交职业道德及乘务礼仪规范

 

 

资源补档

如果您发现本文内的图片、链接或资源已经失效,则可以在本文(永久地址:https://rsreland.net/blog/202209031216/ )下面的评论模块中留言,或者发送邮件到 rsreland@163.com 请求补档,我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您答复。

 

 


捐赠一元,支持我吧!  

注:捐赠时如在留言中注明网名或昵称,即可被列入到感谢名单中。否则,会以佚名身份列入名单。


《宗教礼仪》-「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编著
https://rsreland.net/blog/202209031216/
作者
百二一
发布于
2022年9月3日
许可协议
本文包含非原创内容,版权属于原作者!